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淮安试验站

发布时间:2016-10-10 14:48 阅读:
分享:
    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淮安试验站是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建立的四个校外试验站之一,也是江苏唯一的试验站。依托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多学科于2010年组建而成。宗旨是推动江淮流域大豆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解决大豆产区生产一线问题,建立创新主体紧密联结、良性互动,适应科技发展趋势的新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任务是合作开展大豆科学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
    合作项目:
    1、大豆高端品种及分子育种研发。
    2、大豆生育期相关基因与广适应育种。
    3、淮安市科技局国际合作项目--鲜食大豆种质引进与创新。
    合作专家:
    1、盖钧镒: 著名的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首席科学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和数量遗传研究。迄今主持或参加育成南农88-31等20多个大豆新品种在长江中下游推广。搜集、研究以中国南方大豆地方品种为主的资源1.2万份,揭示该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潜势,按产量、抗病虫性、品质、育性等逐一建立10个性状的种质发掘、遗传机制和选育创新的研究系列;合作建立大豆遗传图谱并标记定位6个连锁的抗SMV基因;完成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系谱图及遗传基础分析;提出中国大豆品种熟期组划分方法和品种生态区划;提出支持栽培大豆起源于南方野生群体的分子遗传学论据。将数量遗传多基因假设拓展为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实现了从只能研究多基因整体效应到能同时鉴别1-3个主基因效应和多基因整体效应的突破。获国家和省部及奖励17项,发表论著500余篇册。
    2、赵团结: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理事。获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持科研项目:先后主持完成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转基因重大专项子课题等1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1)大豆及其近缘种遗传资源收集、鉴评与种质创新;2)大豆高产、优质基因资源发掘与分子育种研究;3)种子耐逆性重要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主持育成大豆新品种南农34,参加育成南农28、南农99-10等新品种,育成遗传群体和创新种质共2000余份。
    3、杨守萍: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研究,侧重于大豆杂种优势利用和转基因研究,主持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0余项,包括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强优势大豆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转基因重大专项“高产养分高效利用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973计划项目“大豆家系品种优异亲本形成的遗传解析与利用”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育成大豆新品种2个,参加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4、夏正俊:博士,正研,博士生导师。2010年4月被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作为国外杰出人才引进。2001年7月起先后在日本千叶大学和日本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从事大豆BAC文库的构建、高密度连锁群图谱的创建与大豆生育期基因克隆等研究工作。成功地克隆出大豆控制开花与成熟期E1、E2和E3基因。成功破译了E1基因,为国际首创。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出版专著一部,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和发明专利1项。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60多篇。 
    5、原田久也:著名大豆遗传学家,日本大阪大学特聘教授,曾在东京大学和千叶大学任教。在日本农业技术研究所及日本农业生物资源所从事大豆研究30多年。早期从大豆蛋白质分析入手,在大豆的根瘤菌与固氮的分子机制,豆科作物的模式作物---百脉根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高密度连锁图谱的建立、有效功能基因克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日本植物育种界的最高荣誉《日本植物育种学会突出贡献奖》。发起并主持了日本大豆基因组的研究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大豆改良中心首席科学家盖钧益(左)为试验站揭牌。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